網站正在升級維護中,請稍后關注……
市農業科技推廣中心為中山市“糧食安全生產”和“菜籃子工程”提供科技支撐
12月8日,中山市2020年秋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展示現場觀摩會在民眾鎮中山市高校畢業生農業創業孵化基地舉行。
市民在展示會上免費試吃新品種果蔬。
12月8日,以“綠色、創新、融合、共享、發展”為主題的農業科技盛宴——中山市2020年秋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展示會,在位于民眾鎮新建村的中山市高校畢業生農業創業孵化基地舉行。此次展示會共設12個展區10個作物種類,展示的新品種包括玉米、葉菜、辣椒、番茄、瓜果、草花等各類農業新品種221個,還展示了推廣應用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微量元素葉面追肥技術等11項新技術,吸引了來自全市各鎮街的大批農民到場參觀學習。
近年來,中山市農業科技推廣中心(簡稱“市農科中心”)著力開展引進和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工作,并堅持以每年舉辦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展示會作為重要手段,加快良種良法的引進示范推廣,全方位提升中山市農業生產種植效益和管理技術水平,為推進中山市“糧食安全生產”和“菜籃子工程”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加快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市農科中心著力抓好民眾基地和五桂山基地兩大農業示范推廣平臺建設,加強廣東中山高校畢業生農業創業孵化基地運營管理,注重人才培養與產學研用相結合,促進農業科研成果轉化。
市農科中心今年先后在民眾基地召開“中山市2020年春季農業新品種展示暨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現場會”“中山市2020年早造水稻新品種展示暨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現場會”“中山市2020年秋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展示會”等活動,共引進各類農作物新品種286個;推廣應用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11項新技術;打造五桂山種養基地為畜禽特色產業試驗示范平臺,每年引入一個名優特家禽品種進行試養推廣,今年共推廣白鶩鴨、中山麻鴨、五黑雞、蘆花雞、金蘆花等禽苗13900多羽。2019年市農科中心主導開展的石岐鴿農產品地理標志申請在今年順利通過農業農村部專家評審,意味著中山市首次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實現“零”的突破。
廣東中山高校畢業生農業創業孵化基地今年實施“魚菜共生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等多個項目,今年全年已實現在孵創業團隊31個,成功出孵10個團隊,展示創業項目20個;由退役軍人領銜的創業團隊獲第二屆廣東省退役軍人創業大賽決賽二等獎殊榮;創業項目“種植生產健康花果類食品”成功晉級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總決賽;今年該孵化基地被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省級“高素質農民培育示范基地”。
■強化“五新”產業項目示范推廣
市農科中心以民眾基地為核心,采取“1+N”模式推進“五新”科技入戶,今年新增中山市坦洲鎮巨豐水果種植場、中山市欣圃生態農場、中山市翠山茶園有限公司共3個“五新”農業示范基地,通過提供相應的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肥料、新農藥、新設備等服務,有效提升示范基地的生產種植效益和管理技術水平,今年3個“五新”基地 示范面積為584畝,推廣新品種31個,示范推廣應用新技術6項。目前全市共有18家農場企業被評定為我市“五新”農業示范基地。累計推廣農業新品種90多個,應用新技術10項以上,示范面積3500畝以上,輻射帶動面積5萬畝以上。
■實施耕地提質改造工程
耕地質量直接影響農產品的質量,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市農科中心積極做好土壤質量監測、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試驗和新型施肥技術推廣等方面的工作,推進全市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市農科中心積極推廣秸稈腐熟劑施用技術,今年向各鎮街派發秸稈腐熟劑共 33.16 噸,推廣面積10365畝,舉辦1期秸稈還田技術培訓,培訓農戶250人次;加強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工作,從2016年開始連續5年開展農業環境監測項目,今年選取全市有代表性的63個監測點,監測點數量比往年增加58%,完成63個監測點的土壤、農產品及灌溉用水的樣品抽樣檢測;積極示范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港口鎮建立一個面積為90畝的測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區,印制了測土配方宣傳小冊子8400冊免費派發到全市各鎮街農戶手中,并在坦洲、三角、沙溪、民眾、南朗共5個鎮設置了6個測土配方施肥宣傳廣告牌。
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市使用測土配方施肥面積30952.29畝,大大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的危害。
■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
綠色防控是采取生態調控、生物防治和科學用藥等手段控制農作物病蟲害、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措施。為此,市農業農村局今年年初印發了《2020年中山市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實施方案》,引導全市開展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技術應用,并認真做好水稻、蔬菜、果樹等各類病蟲監測點管理,采集病蟲害數據500條,發布《農作物病蟲情報》12期。
據統計,市農科中心今年對全市主要農作物實施滅蟲燈、粘板、套袋、昆蟲性誘技術等綠色防控技術面積達到82549畝,覆蓋率達52.98%;水稻無人機統防統治技術應用面積81103.81畝次,統防統治覆蓋率達88.61%;開展農田鼠害TBS技術示范,在大涌鎮起鳳環村水稻田建設了870米的滅鼠圍欄,推廣農田鼠害綠色防控技術;舉辦一期水稻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現場會,培訓農戶200多人次;今年全市開展草地貪夜蛾防控面積約1543畝,發生處置率96.67%,防治效果達91.98%,有效控制了草地貪夜蛾的為害,保障了糧食生產安全;開展紅火蟻春秋季防控面積超17萬畝次,有效地壓制威脅群眾健康的紅火蟻快速擴散的態勢。
■推行健康養殖促進漁業產業發展
減少水產養殖中面源污染是當前農業環境保護的重點工作之一,市農科中心堅持走技術創新與示范推廣并舉之路,積極推行健康養殖促進漁業產業發展。今年5月份完成《中山市水產健康指南》編制并派發給養殖戶。該指南主要介紹水產健康養殖環境條件、苗種、飼料、漁藥、日常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與具體操作技術方法,也對中山的主要品種包括南美白對蝦、烏斑雜交鱧等漁業品質的健康養殖技術進行了總結,提供給廣大養殖戶進行參考。
同時,市農科中心在水產養殖標準制定方面也有了新突破,組織制定了《安南龜繁養技術規范》《烏斑雜交鱧養殖技術規范》,預計本月底可完成養殖標準稿件。另外,以開展中山市2020年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為契機,主要推廣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水產養殖尾水治理等創新模式。并積極開展多個新模式試驗工作,包括“小球藻在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的應用技術試驗”“羅氏沼蝦+水草生態養殖技術模式試驗”“魚菜共生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技術試驗”等,今后將視試驗效果和技術成熟程度適時向全市水產養殖戶進行推廣。中山日報 |